本文接續自:十讀甘樂影響力:超越數字之外(上)
甘樂影響力十讀
第六讀:愛鄉淨溪點滴十年(估值:NT$ 3,602,147)
十年前甘樂發起的每月三峽河畔志願淨溪的活動持續至今。根據最近甘樂文創公益報告書的統計,年度共舉行 20 場淨溪活動,也就是每月幾乎快兩場。年度參與人數 866 人,平均每場超過 43 人。總共清除了 202 袋合計約 1 公噸的垃圾。創辦人演講時還曾半開玩笑,很多淨溪參與者甚至是付費來參加甘樂旅遊團的遊客。

為何社會上有人甚至願意付費淨溪撿垃圾?背後的行為動機是什麼?如果參考蕭代基等人 1998 年發表對淡水河水質與景觀改善效益的評估研究文獻,可知台灣社會大眾也是願意為了水質與河岸景觀改善而付費的。評估結果顯示,二十多年前的北台灣民眾,河岸景館改善的每人願付價格高於河水水質改善,分別是新台幣 1,700 元和 1,300 元。
經過今昔所得水準(人均 GDP)的調整,乘以年度淨溪參與人數,即可知淨溪參與者經過所得水準調整後的願付價格明顯高過淨溪活動所投入人時換算的基本時薪。在估算前提上,我們或許可以主張,參與淨溪活動的人追求更佳水質與河岸景觀的動機,顯著高於淨溪時所忍受的辛勞、不適和時間代價。所以,發生「花錢撿垃圾」的大眾行為就見怪不怪了。
當然,上述的貨幣化估算方式,邏輯上立基於一項粗略的假設,就是每年參與淨溪活動的人都期待自身投入將引發更多人的共鳴與投入,終究可以促成三峽河水質與景觀的提升。因此,參與淨溪活動如同一次性「消費自己的願望」。
就近五年來個人經常造訪甘樂文創時所見,三峽河整治方式與河岸景觀也確實有了明顯的調整與改進。無論這樣的逐步改變源自哪些因素,在此都建議讀者不妨假日撥空走走看看。
表 6:甘樂愛鄉淨溪倡議價值
2018-19 平均值 | 調整前估值 | 調整因子 | 調整後估值 |
---|---|---|---|
愛鄉淨溪 倡議價值 | NT$ 3,602,147 | 100% | NT$ 3,602,147 |
第七讀:社教倡議潛移默化(估值:NT$ 759,201)
多年來,甘樂文創創辦人頻繁受邀演講、媒體採訪等,好像創辦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無論學校、企業基金會、扶輪社、社福機構的邀約分享,或是電視廣播、報章雜誌、網路媒體等採訪報導,都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社會大眾想法與行為。這類社會教育或倡議的效益較難客觀評估,常用的量化手法偏向成本與市價基礎估算。

概估不同場合的平均觀眾人數,以及市場類似講座、論壇、工作坊等市場收費平均值,即可估算甘樂文創相關社會教育和演講投入的貨幣化參考價值。近年相關估值多在新台幣 20 萬至 30 萬元之間。
至於媒體報導的量化參考,則可利用甘樂內部統計的媒體報導次數、各類媒體的觸及人數均值,以及媒體平均曝光收費標準等,即可進行貨幣化估算。近年相關數值約在新台幣 40 萬至 60 萬元之間。
以上參考數據,不但可用於甘樂人員投身社會教育的價值呈現與溝通,亦可用於甘樂人員相關人時投入的取捨決策。不過在此強調,過去甘樂人員受邀分享或接受媒體採訪,對創辦人創設的小草書屋和青草職能學苑的募款亦有相當貢獻。決策者在考慮社會教育投入的成本效益時亦不應忽略。
表 7:甘樂社會教育投入價值
2018-19 平均值 | 調整前估值 | 調整因子 | 調整後估值 |
---|---|---|---|
社會教育 推廣價值 | NT$ 759,201 | 100% | NT$ 759,201 |
第八讀:解放青少年原力(估值:$51,726,324)
從十年前絲瓜小隊的寒暑假兒少陪伴,到 2015 年成立學期間每日課輔的小草書屋,再到 2017 年啟動國、高中生技職培訓的青草職能學苑,以及 2019 年設立小草書屋職研烘焙坊,甘樂文創志業持續領域深耕,協助三峽在地青少年擺脫家庭失能限制,在生涯發展的道路上盡可能爭取機會落差的縮減。今(2021)年預計設立小草書屋大溪分部,將兒少陪伴拓展到大溪。上述各項行動與工作、目前都已整合在台灣城鄉永續關懷協會之內。

根據去年公佈的公益報告書,2019 年小草書屋陪伴 25 位兒少,每人全年度陪伴時數長達 1,646 小時,而青草職能學苑陪伴了 27 位少年,每人全年度陪伴時數更長達 1,997 小時。此外,青草職能學苑也開始提供技職訓練服務給鄰近學校轉介的青少年個案。2019 年個案服務 7 名。
協會團隊相信,若每個兒少都有機會在穩定環境中成長,將來就容易在生涯道路上追求自我生命價值、貢獻社會一己之力;反之,若限於家庭失能因素,無法支持兒少穩定成長,就可能不升反降,衍生學習成就與自信低落、同儕關係不佳,甚或老師有意無意貼標籤等問題,而進入中離中輟的高風險處境中,導致可能的社會成本與代價。換句話說,小草書屋/青草職能學苑的投入,一方面釋放青少年的人力資源潛能,另一方面降低社會成本與代價的風險。因此,相關貨幣化評估模型概念如下圖所示。

釋放青少年人力資源潛能價值
在釋放青少年人力資源潛在價值方面,每年密集的課輔與陪伴有一定市場設算價值,而降低國中小學階段中離中輟的風險,亦可反映在不同學歷終身所得水準的差異之上。前者屬於「流量價值」,後者可代理人力資源提升的「存量價值」。
查詢大台北地區安親班與課輔班費用再換算成鐘點費率,分別為 NT$116.7 以及 NT$333.3。以此為估算參數,乘上協會輔助的學生人數和每人課輔時數,即可得到相關服務的流量估值,如「表 8-1」所示。
近年台灣社會官方定義的高風險家庭兒少,大約有 27% 列入正式中輟紀錄,實際比例可能更高,顯示每四人之中,至少超過一人極可能中斷體制教育。目前專收高風險家庭兒少的小草書屋,繼續完成高中程度學歷的比例達 100%,青草職能學苑則可達 93%。
此外,根據官方統計,近幾年國小學歷與高中學歷的終身所得差距約在新台幣 300 萬上下,女童差距大於男童。國中學歷與高中學歷的終身所得差距,男性青少年約少新台幣 150 萬元,女性則少 250 萬元。因此,協會每年輔導陪伴青少年所提升的平均終身所得效益估值,亦可見於「表 8-1」。
表 8-1:協會青少年人資潛能釋放價值
2018-19 平均值 | 課程服務估價 | 長期所得提升效益 |
---|---|---|
小草學童 | $6,318,433 | $24,599,781 |
青草學生 | $11,426,667 | $7,329,949 |
中介學員 | $597,265 | $2,953,445 |
合計 | $18,342,365 | $34,883,175 |
降低社會風險與代價之效益
在降低社會成本的價值估算上,高風險家庭青少年主要的額外社會成本發生在兒少安置支出,以及犯罪防治之上。以兒少安置來說,常見類型包括家庭變故、受保護、司法轉向安置等,根據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提供的數據估算,近年台灣安置每名兒少所需的全年費用大約新台幣 71.4 萬元。官方資料顯示,台灣高風險家庭兒少被安置率略高於兩成。因此,以 2019 年為例,扣除協會兒少的中離率後,即可為社會節省的政府安置兒少支出約新台幣 645 萬元。
降低社會犯罪防治成本之效益
在台灣,根據法務部近年資料,青少年最常見涉入的犯罪類型依序為「毒品相關」、「竊盜」及「鬥毆傷害」,相關比例分別為 27%、18%,及 11%。此外,司法矯治後青少年的再犯率約 16%。此外,一旦中輟,國小中輟生的犯罪率約 0.12%,國中中輟生則為 5.04%。
根據相關研究文獻,青少年竊盜犯罪主要的社會成本包括律師訴訟與矯正學校相關費用,而青少年傷害犯罪的社會成本,除了上述兩項之外,還包括被害人醫藥費、生活損失、精神撫慰金等補償。估算結果,每名青少年竊盜犯罪的社會成本為新台幣 300 萬元,而傷害犯罪的社會成本則為 480 萬元。
吸食毒品可能引發的社會代價估算較為複雜,主要包括戒毒矯治成本,以及吸毒致死的社會代價。根據馬作鏹 2009 年的研究來推估,戒毒矯治支出約近每人新台幣 10 萬元。
至於吸毒致死的社會代價,根據2016年食藥署的研究,台灣終身施打毒品佔總吸毒犯罪者的比例平均約 1.13%。參考衛福部與媒體揭露的法務部資料,吸毒犯罪者的死亡率估算約為 4.58%,而吸毒致死的平均年齡約 28.9 歲。因此,多數青少年毒品犯罪衍生的額外社會成本為戒毒矯治支出,而少數吸毒致死的個案則涉及生命價值喪失的估算,此處以相同學歷正常退休的終身所得損失來代理。
以上述官方統計與文獻資料做為參數,估算結果如表「8-2」所示。
表 8-2:降低社會風險&代價之效益
2018-19 平均值 | 降低安置代價 | 降低犯罪社會代價 |
---|---|---|
小草學童 | $3,715,161 | $9,719 |
青草學生 | $1,825,827 | $227,186 |
中介學員 | — | $112,365 |
合計 | $5,540,988 | $349,270 |
綜整來說,協會工作最重大的社會價值就在解放青少年人力資源本該有的潛能,首要價值組成項目為青少年終身所得水準的提升,其次則是每年持續密切的課輔與陪伴,第三則是減少社會兒少安置的耗費,最後才是降低青少年犯罪的社會風險與代價。四項合計的初步社會效益約近新台幣 6000 萬元,如「表 8-3」所示,而經過相關因子調整後,仍有逾 5000 萬元的估值。無論小草書屋或青草職能學苑,每年對每位學童的協助與貢獻估值約在新台幣 100 萬元上下。
表 8-3:解放青少年原力之社會效益
2018-19 平均值 | 調整前估值 | 調整因子 | 調整後估值 |
---|---|---|---|
小草學童 | $34,643,094 | 87.5% | $30,312,707 |
青草學生 | $20,809,629 | 87.5% | $18,208,425 |
中介學員 | $3,663,076 | 87.5% | $3,205,191 |
合計 | $59,115,799 | 87.5% | $51,726,324 |
第九讀:轉化貨幣面值的捐贈者效益(估值:NT$ 8,815,740)
捐款人為何捐款?個人是為了理念情懷、議題認知提升、人際考量,還是租稅財務考量?組織機構又是為何捐款?是社會責任執行、公關動機、尋求公益合作對象、品牌形象經營,還是其他組織目的?甚或是企業主的理念情懷,或租稅財務考量?如果能夠充分掌握(潛在)捐贈者的主要動機或價值取向,募款行銷工作理應推展得更加順利。
台灣城鄉永續關懷協會並非知名組織,相關捐款者問卷調查結果亦顯示,個人捐款人大半基於理念情懷,例如理念認同、貢獻社會,或助人所得到的滿足,其次是希望多了解相關領域課題;捐款企業或機構則絕大比例基於組織目的,包括社會責任工作執行、品牌經營,以及公關動機。近兩年協會的企業捐款合計均高於個人捐款總金額,顯示在社會知名度不高的情況下,創辦人針對企業的募款行銷工作成效相對彰顯。
如「表 9」所示,個人與組織機構合計的捐款者調整後效益約近新台幣 900 萬元,個人效益佔比高於組織機構佔比,主因除了個人與企業捐款在免稅稅率的差異外,也源自兩者捐款動機不同的價值結構。不過,本次的捐款者調查亦反映出捐款給協會的價值獨特性並不明顯,相對不利捐款的穩定性。此項資訊值得協會營運團隊留意。
表 9:協會捐贈者效益
2018-19 平均值 | 調整前估值 | 調整因子 | 調整後估值 |
---|---|---|---|
捐款個人 | NT$ 30,783,304 | 16.6% | NT$ 5,119,750 |
捐款機構 | NT$ 12,280,545 | 30.1% | NT$ 3,695,991 |
合計 | NT$ 43,063,849 | 20.5% | NT$ 8,815,740 |
第十讀:從無形資產累積看組織成長
除了上述利害關係人價值面向的貢獻之外,磨劍十年的甘樂文創在組織系統與領域知識的累積,也可能更穩健而有效地持續創造未來社會價值,因而也有社會資產與影響力的意涵。
從 2020 年底發布的公益報告書可知,甘樂文創未來十年(Next 10)策略目標包括:
- 打造永續社區支持系統,成為國際學習典範(以在地青少年為核心關係人,透過課後陪伴、社區品牌、文化旅遊、設計策劃四項工作主軸,來達成此項策略目標)。
- 成立網路媒體平台,投入資源串連與在地倡議。
- 建構城鄉通路平台,發展新體驗經濟橋接供需。
- 推展「甘樂創生模式」,深耕其他新社區(以甘樂建構之「社企+NPO」影響力系統模式促進土地人文、社區教育,以及地方就業)。
- 發展在地知識教育系統,促進在地人文教學共創與體制外學校籌備。
- 建構完整加工供應鏈,以優質全大豆製品推動國產良食運動。
上述六大項策略目標,仍有待未來十年甘樂團隊持續成長與優化的組織、人力、系統推展來落地。現階段組織系統尚在發展初期,人力資源與管理亦有待持續階段性增進,故本次組織成長價值的評估重點,聚焦內部夥伴職涯發展的人資成長價值,其餘的組織系統、技術與商模能量、外部合作網絡、品牌資產等價值構成,期待後續更合適的時機來進行評估。
內部夥伴職涯發展價值(估值:NT$ 27,635,173)
當企業仍在努力超越「損益兩平線」之際,不容易提供優厚的薪資待遇。早年甘樂文創亦不例外。隨著財務狀況漸趨穩健時,工作夥伴的薪資才可能緩步提升。近年來甘樂文創志業事業群的全職員工約 43 位,另有 8 位部分工時員工,合計已達 51 位。如果現階段薪資待遇水準相對不如其他職場,那麼這些夥伴所為何來?為了理念情懷、歷練學習、結交同好,甚或其他非財務的動機?
針對工作夥伴價值取向的問卷普查,結果顯示,確實甘樂志業的員工具有相對鮮明的理念情懷,例如身為組織成員的榮譽感、自我認知提升、深化在地情感、貢獻社會一己之力等。其次則是歷練學習,包括學習團隊合作與溝通、增進在地了解、經驗與專業累積等。也確實有員工滿足於同事情誼增進、結識同好等人際效益。就價值結構來說,理念情懷價值、知能提升價值、人際效益價值、財務收入價值的相關比例約為 36%、30%、22%,及 12%。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理念情懷的實踐與歷練學習的空間,甘樂文創大概將遭遇顯著的人才招募困難。利用上述員工問卷取得的價值結構,可以透過貨幣化模型進行各類價值的估算。以 2019 年為例,未作因子調整前的參考估值逾新台幣九千萬元,其中理念情懷價值及知能提升價值就佔了 2/3,略高於六千萬元。
然而,其他職場的就業機會同樣可能獲得上述各種價值,只是價值組成與程度可能有別。透過員工問卷調查,亦可估算調整因子來篩出受僱於甘樂的獨特或優勢價值,結果顯示,任職於甘樂所得到的理念情懷滿足特殊性較高,其次是知能提升與人際效益價值,而財務收入價值甚至相對劣勢。根據此估算結果推論,現階段任職於甘樂的特殊價值優勢尚未獲得團隊員工的普遍認同。
進一步詢問甘樂經營管理最需調整改善之處,員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薪資待遇的提升居首,其次是內部溝通與凝聚共識,再者是人員培訓與支持系統。邏輯上,改善組織內部主要課題也將有助於提升甘樂人資發展價值的優勢程度。
因子調整後的 2019 年甘樂人資發展估值略高於新台幣 2500 萬元,約為當年薪資的 2.3 倍。至於 2018、2019 兩年的平均估值,則如「表 10」所示。
表 10:甘樂員工職涯發展價值
2018-19 平均值 | 調整前估值 | 調整因子 | 調整後估值 |
---|---|---|---|
事業群員工 | NT$ 99,876,566 | 27.7% | NT$ 27,635,173 |
正確認知社會投資報酬率
在評估組織社會投資報酬率之前,根據正式法定組織型態,將甘樂文創志業事業群區分為二,一是營利型態的甘樂文創(含百分之百控股的禾乃川)事業群,以下稱「甘樂文創」,另一則是非營利型態的台灣城鄉永續關懷協會(主責小草書屋與青草職能學苑),以下稱「小草青草」。歷時 6 個月的估算,結果如「表 11」所示。
由於 SROI 是「成本淨效益」的概念,所以解讀為:
- 每一單位投入甘樂文創的行動與工作,可以為整體社會創造的額外價值可達 3.3 倍以上。如果投入新台幣 1,000 萬元,就可為社會新增至少 3,300 萬元的價值。
- 每一單位投入小草青草的行動與工作,可以為整體社會創造的額外價值可達 5.8 倍以上。如果投入新台幣 1,000 萬元,就可為社會新增至少 5,800 萬元的價值。
表 11:甘樂文創志業集團社會投資報酬評估結果
2018-19 平均值 | SROI | 社會總效益 調整後估值 | 總投入 |
---|---|---|---|
甘樂文創 | 3.3 | NT$ 114,785,884 | NT$ 26,694,391 |
小草青草 | 5.8 | NT$ 91,462,763 | NT$ 13,477,389 |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2020)。
SROI 數值代表價值創造的效率,只適用於同性質價值的直接比較。如果價值內涵不同,例如甘樂文創所創造的社會效益主要在友善環境生產、在地經濟發展、傳統工藝文化傳承、包容性就業、環保永續倡議等,而小草青草主要的價值則在青少年潛能釋放、社會風險降低、弱勢平權,以及公益參與的領域。價值內涵不同,粗略地直接比較極易誤導決策。
此外,各類社會價值的估值高低,高度取決於貨幣化模型的前提假設與計算邏輯,目前國內外均未發展出普遍採用的定型化模型或計算標準。解讀時應視估值為「真實價值的參考定價」,並非絕對的實質社會效益。
目前許多人慣用 SROI 數值來做組織或計畫對外的效益呈現與溝通,殊不知行動效益的系統掌握更能有益於內部目標管理與工作計畫擬定的決策參考。舉例來說,提升創生消費價值的策略,與品牌定位和經營策略息息相關;員工影響力地圖的掌握,有助於組織人力資源發展策略的擬定與檢討;各類業務或工作的社會效益追蹤,有助於營運計畫擬定與調整決策的參考;不同價值層面調整因子的高低與走向,亦可協助研判組織系統與工作內容推展課題;主要關係人影響力地圖的檢討,更可用於檢視組織內資料工作的缺漏或不足之處。
本系列文章將透過幾個創新變革組織個案,全方位價值效益評估的實作經驗,讓大家更理解 SROI 這套國際彙整的評估原則可能應用的方式,希望有助於創新變革組織的經營者日後對外價值溝通,與對內目標管理決策的提升。
文 / 楊家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