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重返鄉土

影響力投資 與 地方創生

離開主流職場的這些年,主要投入「影響力投資( Impact Investment )」的領域。簡單地說,將財務及領域專業等資源導入「共益企業( Profit-with-Purpose Business )」手中。這些共益企業除了努力確保公司可持續營運之外,同時追求組織所設定的社會價值。 台灣並不算幅員遼闊的國家,大致上北、中、南、東各地都可說是準「一日生活圈」,因而地方創生的議題和鄰近的日本有相當的不同。

總編觀點:青年重返鄉土,一起成為耕耘地方的文化農夫吧!

人類學家丘延亮老師,曾經在「接力挺台東」的影片中提到,「一個部落有年輕人回去;一個部落沒有年輕人回去。不用二十年,十年以後,一個部落還在,而且很興旺;另外一個部落就不見了。」把這裡的「部落」換成「社區」、「地方」,其實是一樣的。而地方能夠永續的基礎,就是因為有著一代代回到地方生活、耕耘的青年而延續。

生態系觀點的地方創生思維

「地方」從來不是等待刮除重寫的羊皮紙,而是孕育物種傳承與演化的棲地。在過去的都會發展思維下,脫落於都會圈影響的地方,承受著人口與資源雙重外流之苦。其結果,不只是滋養物種的養分體系衰竭,也讓物種之間的關係產生斷裂,甚至失去自我演化的能力。因此,地方創生也是一個復育棲地生態與激勵生態系演化的過程。透過創造資源/養份與引入人才/物種,形塑能支持生命留、住與發展的環境,鼓動地方與生命之間的互動,共同探索發展演化策略。

用製醬人的真誠與堅持 將對土地的愛一點一滴封存入醬:御鼎興柴燒醬油 / 飛雀餐桌行動

走進御鼎興柴燒醬油日曬場,一排排醬油陶缸在偌大的廣場裡整齊排列,在大太陽下形成一幅壯觀的景緻。穿梭在廣場中的是御鼎興第三代製醬人謝宜哲,只見他熟練的搬開厚重的陶甕頂蓋,細心檢視著醬油的狀態,一股黑豆醬油特有的甘醇味隨即撲鼻而來,「好的黑豆醬油就應該有這種氣味,甜甜的,甚至蜜蜂也會被吸引過來。」專注凝視眼前在陽光下閃耀的琥珀色液體,這是謝宜哲每日再熟悉不過的工作風景,然而若將時光倒帶,謝宜哲或許沒有想過製醬這條路自己會走得如此堅定且義無反顧。

多想多試、扎根七星潭灣的新海人——洄遊吧

洄遊吧共同創辦人黃紋綺,從小在外公家族經營的定置漁場打滾、大學就讀海洋工程相關科系、參加黑潮解說員培訓,滿滿的「海洋履歷」成為日後成立公司、推廣永續漁業文化的基礎。以友善環境的定置漁場出發,「洄遊吧」主打鮮撈漁貨、遊程體驗與知識分享,並從日常飲食角度切入 食農教育 ,提倡食用對海洋環境影響較小的魚類。

當我們聚在一起 以共學精神凝聚對地方的想像: 稻地田中 / 田中共學堂

「稻地田中」成員多為在地企業第二代,因共同參與田中觀光商圈發展協會志工活動而熟識,長期關注田中地方發展,在熱心夥伴的號召下串連志同道合夥伴,連結公部門計畫資源成立「稻地田中」地方群聚組織,期待以共好力量為地方帶來影響及改變。

讓藝術的大魚,載著海港故事上岸: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這兩年,基隆正濱漁港變得不一樣了。 「彩色漁港」瞬間躍升2018年打卡熱點,16棟繽紛彩色屋,為原本灰蒙的港灣刷上新色,在落日時分與海面互相映照、搖曳,猶如梵谷畫作的浪漫。同年七月,「苔客上岸——正濱港灣共創藝術節」登場,以港灣為背景,歷史成靈感,在地居民與藝術家共同創作,寫歌作畫,再次為地方注入能量。

聆聽都蘭土地的喃喃私語:阿米斯音樂節 x Suming舒米恩

「你認識原住民嗎?」在我們開始談阿米斯音樂節之前,Suming提了這個問題。台灣人對原住民的印象很兩極,一部分來自於原住民在歌唱表演、運動場上的光鮮亮麗,另一部分則是新聞上原住民的悲情抗爭,在這兩個極端之外,其實真正認識原住民的台灣人並不多,也少有原住民能夠展現真實自我的舞台。都蘭的阿米斯音樂節希望搭建一座橋樑,讓人們有機會跳脫以往以「現代化程度」區分族群的刻板印象,從文化的角度重新認識原住民。

用心玩樂 認真生活 情感就是地方最棒的凝聚力:埕人好秋祭

2016年秋天,第一屆「埕人好秋祭」以展覽、市集、音樂會、導覽等活動,在鹽埕街頭展開一場文化創意嘉年華,2017年第二屆開始則特別增加了「埕人運動會」趣味競賽,「辦運動會一開始其實只是大家在瞎聊中拋出的點子。」埕人俱樂部現任理事長陳名涵笑著說,彼此臭味相投的大夥兒私底下都很愛玩,相聚在一起更是各種有趣鬼點子滿天飛,沒想到看似有點胡鬧的計畫,隨著大家熱烈的討論逐漸成型,並在推出之後受到參與者熱烈迴響,從此成為每年好秋祭的重頭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