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散步
藝文 · 生活
淡水 ,用河流照映台北的繁華
很少人知道,淡水真正的老街不在淡水老街,而是一牆之隔的重建街,那才是淡水商業活動的濫觴。時至今日,淡水河不再乘載臺北繁華,記憶似水年華,總淡忘巷弄之間。跟著島內散步,漫步一條沒有人潮的路,從福佑宮、清水巖、重建街、一路散步到淡水禮拜堂,聽故事,聊城事,最後在齊柏林空間的「映河」裡,從淡水河認識淡水,從河流認識台灣...
藝文 · 生活
在台北這座城市 看一片稻田無盡 : 洲美濕地
不用到台東,也能看到一片無盡稻田!在「 洲美濕地 」,有著台北最後的稻田,可以看見一片稻田依在山下。洲美濕地有著豐富的水文化,但近年因為生技園區的建設,土地被徵收後,開始填土墊高達 3 公尺,除了本來遍佈的埤塘已消失,也讓傳統生活在這的聚落、文化逐漸改變,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公寓國宅...。
藝文 · 生活
有故事的里山 有台北故事的屈尺
水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人類的生活、發展、居住和水有著絕對的密切關聯。新店溪往上游方向,可以來到屈尺,早期新店通往山上屈尺、龜山的道路即為「 屈尺古道 」,舊名屈尺道。新店一帶古道、步道很多,屈尺具備特別的地位跟角色,不僅記載了台北的開發歷史,也承接供應城市人們最重要的資源:水、電。
藝文 · 生活
新型體驗 與土地的線上約定
從五月中開始的三級警戒,對於台灣旅遊與島內散步來說,遇到極大的挑戰與危機。島內散步團隊將實體旅行以線上方式呈現—「 雲端散步 」就因此誕生,透過不同形式的設計、不同的服務模式,帶領客戶一起嘗試全新的可能。
藝文 · 生活
不只窗外的生活 還有生活的土地:疫情下的全新視野
疫情升溫,足不出戶成為許多生活在都市中的人的常態,島內散步也在這波疫情衝擊下,停止了所有導覽、小旅行。在社交距離、互動的限制下,對於世界與環境的認識看似受阻,但實際上有更多可能性。對島內散步的同仁、導覽老師、客戶來說,習慣了到處跑、四處探索,如今關在家,卻擁有了另一種角度與視野。
藝文 · 生活
龜山島人的海風歲月 映照的獨特生態與歷史
每年春末夏初,就是龜山島開放的季節。雖然距離烏石港僅有 12.9 公里的距離,但龜山島在歷史、生態以及早年的軍事管制下,對許多人而言卻不如綠島、蘭嶼等來的熟悉。在島內散步的安排下,我們透過永續旅行的角度,認識不一樣的龜山島。
藝文 · 生活
不再擦肩而過 守護土地與石頭屋的馬崗
馬崗 —台灣最東邊的漁村。隨著島內散步的腳步,我們來到三貂角,站在台灣最東處的角落,是可以直接眺望到龜山島的,而這裡也是每年跨年迎接台灣第一道曙光的聖地。除了燈塔,我們也進入馬崗聚落,聚落裡的百年石頭屋極具歷史價值,當地住戶也開始為自己爭取權益,透過爭取馬崗漁村聚落保存。
藝文 · 生活
旅行南寮百年時光 看造船製冰漁港風華
從新竹市前往南寮,僅僅只需要 30 分鐘車程,從新竹這座城市來到海邊,幾乎不費什麼力。但不住新竹,可能也不一定知道南寮是新竹市轄區(非新竹縣),又或是想到南寮第一時間的印象就是漁港。南寮為臺灣西海岸遠洋漁業的重要港,早在 1731 年清政府為了貿易往來,已經在頭前溪口西岸開闢「竹塹港」,為南寮漁港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