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人生下半場怎麼玩?為長輩設計退休生活,老玩客玩出跨世代人生價值

「每個大人都曾是孩子,但很少人記得這點。」 《小王子》

創業七年,與長輩一起開咖啡廳、做烘培坊、跑馬拉松,甚至舉辦「老Ted社區舞台」演講,讓長輩大談生命故事。 老玩客 沒有忘記《小王子》精神,跳脫長輩就該XX、長輩只能OO的刻板印象,其實年齡並不會對一個人的本質帶來太多影響,保有一顆玩心、持續去玩,就能「再創熟齡自我價值,玩出回甘人生。」

你曾想像退休生活的理想樣貌?

含飴弄孫?田園生活?環遊世界?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退休夢,當跨過年齡大關,卸下工作大任,退休就是出口、就是解脫,然而,真是如此?

老玩客創業初期,展開歷時五年、跑遍全新竹市的田野調查,目的不只陪伴長輩,更為實際觀察與長輩日常需求與生活現況。走入社區後,卻發現退休生活的真實寫照竟不完全理想而美好,各種原因使然,長輩們往往相對年輕時封閉,社群網絡斷斷續續,進而影響健康狀況,時而伴隨孤獨課題,是家常便飯。

老玩客
老玩客創立之初,開辦許多課程與新竹地區長輩互動。(圖片來源:老玩客)

這個現象不只來自觀察,也是創辦人廖健妤的親身故事。

說起老玩客創業契機,是來自父母退休後的世代對話。當看著父母退休,生活彷彿失去重心;社群生活越加封閉,便著手為父母規劃退休生活。「才藝補習班?那是小孩去的啦!」、「社區課程?我不喜歡啦!」,最後為父母報名一對一健身課程,但兩堂課後卻再也沒去,原因是環境太吵。

「我發現市場上竟然沒有適合我父母的選擇耶!」心想既然需求我們家有,為何別人家會沒有,漸漸發現「這個社會並沒有為長輩設計,也沒有提供理想的退休楷模」,便投身創業,成立老玩客。

不是帶長輩去玩,是帶著長輩一起玩。

許多人認為偶爾帶著長輩觀光旅遊,就能解決內在是否充實的課題。老玩客不主張煙火式的短暫體驗,而講究讓長輩成為主角、主動耕耘,才能長期保有豐沛生命力。「最後父母重回職場、重操舊業,身體與心理的問題都藥到病除耶!這是我第一次覺得工作可能是一種解方。」然而,帶著長輩重返職場、一起創業,行得通嗎?

跨越語言代溝,同理心是關鍵!

跨越年齡歧視的第一步是同理,然而這一步,往往最難。

說起2018年第一次與長輩開咖啡廳的當初,是與國際社會福利協會中華民國總會、新竹遠東巨城購物中心共同策劃的BBC(Baby Boomer Club)計畫。那時以高年級吧檯手招募長輩投入工作,光新竹地區就收近百封履歷,可見長輩重返就業真有市場。

老玩客
透過跨世代交流咖啡廳,作為長輩重返就業的實驗場域。(圖片來源:李青霖)

然而,當「跨世代交流咖啡廳」開始營業,卻馬上遇到世代差異的課題。「紅茶拿鐵裡面有沒有咖啡?」這對年輕人十分日常的問題,卻讓高年級吧檯手難以理解、時常出錯。「起初我們很堅持紅茶拿鐵這個名字,最後反思為什麼一定要用我們熟悉的詞彙讓長輩去硬記?而不是從他們的脈絡去思考?最後我們改成了鮮奶茶。」這個經驗讓老玩客認識到,溝通與語言是人類相互尊重的基礎,原來青銀共創應站在相同權力位置,不該主張誰絕對正確,才能用心去同理、去尊重。這些他人眼裡的小事,其實都隱藏著大眾思維的潛意識,應該保持彈性、隨時調整與反思。

情境式引導:創造安全感環境

許多時候,長輩並非真的不會,而是缺乏安全感。

2015年推行「老Ted社區舞台」時,為了讓長輩能神氣十足地站上舞台,說一段精彩人生故事,投影片是不可或缺。然而就遇到「怎麼做」的課題,老玩客不堅持電腦操作,而是讓長輩在紙面上排列照片與文字,用類似早期「剪報」方式賦予情境,同時拿掉技術門檻,剪報完成後再由夥伴在電腦重現。這份投影片,讓長輩成為自己人生故事的總編輯,演講時更有眾多年輕人來聽,眼神發亮、十分自信。

「好的設計是要回到脈絡的」,開班超過一年、近百位參與者的「熟齡肌力訓練」課程就是實例。善用服務設計的情境式引導,拿掉專業術語,從日常情境出發,「做這個,可以抱孫子抱到十五公斤喔!」使用長輩能夠理解的語言,搭配專業教師及科技輔助,不只讓長輩了解訓練意義,更樂於參加,同時確保訓練安全。

你很重要!當長輩成為咖啡廳營運主角

「這間店不能只提出問題,還要找出解法,再來討論。」2021年5月開業的「同食角落」就是BBC計畫的延續。對待長輩員工,老玩客不以「張大哥、李大姊」稱呼,而直接以姓名稱呼長輩,帶進不同世代的職場文化,且一改傳統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工作模式,鼓勵長輩貢獻想法,進而提升參與度以及重要性。環顧工作環境,不論咖啡機或是櫥櫃上,滿滿叮嚀貼紙,都是體貼與共創的暖心。

讓長輩意見被聽見,成為同食角落的營運主角。

延續人生價值的追求,勾勒長輩未來生活的想像

提倡熟齡就業、退而不休的精神,老玩客讓長輩數十年職場經驗持續發光,原來只要願意投入,人生下半場還是充滿可能,未來希望不只能完整退休生活的各式提案,讓長輩退休之後,慢慢清晰自己的人生價值,把握健康生活的最後二、三十年,同樣充實,同樣精彩,也希望將已經成熟的模式散播出去,這就是老玩客的初衷與實踐。

創辦人廖健妤:「面對超高齡化社會,台灣還沒準備好,需要為健康高齡者投入更多設計。」

info
老玩客官網
老玩客粉絲專頁

文 / 黃筑瑜
圖 / 黃筑瑜


延伸閱讀:

樹冠生活 ISSUE 11:長輩未來生活的一百種想像

前進全台最多人使用的長照平台 愛長照:關懷照顧者的暖心提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