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聆聽都蘭土地的喃喃私語:阿米斯音樂節 x Suming舒米恩


青年重返鄉土就如同一段社會與空間生態系復育過程。”

開花階段:
藝術季、音樂節等慶典活動的舉辦,猶如週期性綻放的花期一般燦爛繽紛,綻放地方能量的同時,也帶來地方新的可能性。在地方扎根的過程中,慶典活動往往能為地方能量帶來催化,透過活潑有趣的活動內容,讓在地人、外地人透過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地方。各方夥伴的交流串聯,則為地方凝聚起能量!

延伸閱讀:生態系觀點的地方創生思維
「青年重返鄉土」系列專題報導

一個讓你從認識到喜歡原住民的音樂節

「你認識原住民嗎?」在我們開始談阿米斯音樂節之前,Suming提了這個問題。

台灣人對原住民的印象很兩極,一部分來自於原住民在歌唱表演、運動場上的光鮮亮麗,另一部分則是新聞上原住民的悲情抗爭,在這兩個極端之外,其實真正認識原住民的台灣人並不多,也少有原住民能夠展現真實自我的舞台。都蘭的阿米斯音樂節希望搭建一座橋樑,讓人們有機會跳脫以往以「現代化程度」區分族群的刻板印象,從文化的角度重新認識原住民。

原住民僅佔台灣人口2%,卻是在台灣生活最久,和土地連結最深的族群,然而當他們面對到文化衝擊及不公義的對待時,卻不容易獲得社會的關注。沒有「認識」就不會有「喜歡」,沒有「喜歡」就不會有「認同」,沒有「認同」就很難對這些嚴肅的議題有感了,Suming觀察到了這點,於是「讓更多人喜歡原住民的文化」就成為阿米斯音樂節的重要任務之一。

除了音樂表演之外,阿米斯音樂節也會置入一些特別的文化議題,像是今年的原住民同志及原住民女性議題,讓這些少數中的少數有機會被大眾認識。認識議題的方式有很多種,「市集」是最軟性的模式,就像是一個展現創意和想法的交流平台,許多嚴肅的議題就在買賣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交換,接著再慢慢透過「影展」、「表演」、「講座」誘發群眾對這些議題的好奇與關注。

收集來自各地參與音樂節夥伴的精神標語。
歌手阿洛與南島夥伴以音樂創作分享文化交流經驗。

部落的力量是阿米斯音樂節的驕傲

阿米斯音樂節不是Suming的音樂節,是都蘭的音樂節,沒有當地人的認同和協助,再成功的活動也只是稍縱即逝的煙火,許多改變難以深化扎根,「人」的經營是阿米斯音樂節不可忽視的準備工作。

2013年的都蘭小旅行,Suming找了部落的青年帶著訪客們做藤環、串珠和深度導覽,當時這些點狀的萌芽計畫,其實正一步步為阿米斯音樂節打下重要的關係基礎,除了Suming和部落的信任,部落也透過這些機會,開始和這些友善的訪客們交流互動。

「其實都蘭人的團結,最初並不是因為想讓別人認識我們,因為我們很熱愛我們的家園、我們的部落,然而都蘭這片土地被欺負了,憤怒讓我們團結。」過去幾十年來,政府曾經想在都蘭鼻蓋垃圾掩埋場,後來又規劃蓋觀光飯店,在許多人的努力之下,好不容易保存下這片傳統領域的原貌,更讓部落的人們意識到保護這片土地及文化的重要。從部落的團結到阿米斯音樂節的舉辦,Suming認為在這段過程中,重要的是把部落串聯起來、陪伴都蘭人慢慢將過去的負面經驗轉化成能量,用理解和信任帶著部落重新出發,以貼近土地、更多元開放的角度邀請來自各地的人們認識、了解並且喜愛這片土地。

活動前一天,部落耆老帶領音樂節團隊進行祈福儀式。

每次阿米斯音樂節之後部落都會辦檢討會議,Suming的團隊也都親身參與其中,聆聽著每一句來自部落的建議,期盼下一次的活動中,彼此可以更加凝聚,也能更認同阿米斯音樂節的價值,眾人的參與是這個音樂節前進的重要力量。儘管目前部落仍存在著對外來者的擔心,Suming仍然樂觀面對,「你看來參加的人,哪一個是對原住民不友善的呢?」Suming相信聆聽與溝通最終一定能帶來正向的改變。

既傳統又當代的特色音樂節

「表演」是阿美族的天性,存在於日常的倫理觀中,在母系社會,男性要娛樂女性,在年齡階層制度下,晚輩要娛樂長輩,這也是為什麼阿米斯音樂節的表演如此渾然天成,即便沒有節目表,依然有一群粉絲遠道而來到台東參加音樂節。

阿米斯國升旗儀式。

阿米斯音樂節的表演分成兩大區塊:部落展演交流的「大草原」和多元當代展演的「大舞台」,雖然大草原沒有一個實質的「舞台」,對Suming來說,這兩大區塊一樣重要。大草原之所以不搭舞台,是因為部落展演形式通常需要圍圈,並不是一個面的表演,Suming進一步說明:「圍圈有兩個目的,一來是為了和觀眾交流,二來是為了唱給另一個空間的神、靈聽。」讓部落的人腳踩在地上展現自我,而不是刻意放在台上「表演」,這才是真實的文化展現。

在「大舞台」的表演裡,傳統和當代的娛樂元素完美的融合再一起,有饒舌、舞蹈、金屬搖滾,很難想像原住民的娛樂元素疊加上不同創意竟然可以創造出這麼多元的表演面貌。新的娛樂元素就像是當代的共通語言,容易產生跨族群的共鳴,透過表演原住民和其他族群分享文化,歌舞是一種,運動是一種,今年也首次出現了話劇型態的表演形式,傳統必需與時俱進,活出當代的樣子。

來自台灣與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夥伴特地前來共襄盛舉。

除了一般的表演團體,精彩的素人表演是阿米斯音樂節的一大特色,跳街舞的鄰居,國小的柔道隊都會在阿米斯音樂節的舞台現身。成功的素人表演的兩大要素是:精簡的表演、高度創意含量,為此Suming和他的團隊也常到國外去考察最新的表演模式,把這些新的元素帶回來阿米斯音樂節。幾年前曾有素人國標舞表演改用Suming的拉丁曲風音樂,精湛的舞蹈加入了原住民元素之後,讓台下觀眾直呼「太特別了!太有創意了!」阿米斯音樂節用獨到的創意開啟了素人表演的新境界。

共創傳統領域的美好回憶

阿米斯音樂節今年首度移至都蘭鼻舉辦,廣袤的草皮緊鄰著太平洋,開闊的視野讓人身心放鬆。都蘭鼻(Pacifalan)是阿美族的傳統領域,是祖先登陸之地,是神聖的祭場,許多人以為傳統領域是原住民要跟平地人搶土地,這樣的誤會讓不同族群在傳統領域的議題上針鋒相對。傳統領域本質上是一個屬於所有人的公共空間,但和一般公共場所不同的是,傳統領域有著特殊的文化脈絡,保存著一個族群的共同情感,在裡面的建設、活動應當尊重既有的文化規則。然而在今天,各式各樣的開發案仍環伺在都蘭四周,「如果阿米斯音樂節能夠創造更多人在傳統領域上的美好回憶,也讓更多人認識傳統領域的意義,當有一天它遭遇危機時,也許就會有更多人願意站出來為它發聲了!」

一開始想將阿米斯音樂節移往都蘭鼻時,部落並不是全然贊同,或許是因為過去的負面經驗,也或許是因為都蘭鼻是如此神聖的場域,大家還是會擔心成功辦完活動之後都蘭鼻會不會反而遭到財團覬覦。Suming理解這樣的心情,除了再花時間和部落溝通外,在音樂節的現場,我們也會聽到許多表演者、主持人特別向訪客介紹都蘭鼻的歷史及對阿美族的意義,「珍惜這塊土地」在這兩天的活動中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中。當地人漸漸發現,這些人其實和我一樣,我們有著對土地相同關心,彼此之間的信任感也慢慢地建立起來。

Suming演出壓軸登場,為音樂節畫下完美句點。

阿米斯音樂節在台灣

「台灣是最棒的國家!是台灣人帶領阿米斯音樂節走到今天!」Suming驕傲的說。阿米斯音樂節能成為現在多元豐富的樣子,多虧了一群願意探索自我的新一代台灣人,他們擺脫了過去政治氣氛保守,經濟凌駕文化價值的社會氛圍,用包容和開闊的心欣賞彼此的差異,進而重新定義自己的模樣。阿米斯音樂節不只關於原住民,更是一塊土地、一個世代最美麗的縮影。

info
阿米斯音樂節網站
阿米斯音樂節粉絲專頁
Suming 舒米恩粉絲專頁

成為樹冠永續夥伴,獲得永續生活相關報導、活動等最新資訊。

文 / 原承君
圖 / 白騏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