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 生活
科技 · 數據
學街舞不再難如登天!革新播放器技術,只為讓學習更平易近人:專訪Swipe營運長曹凱閔
你曾想學舞蹈卻不敢踏進舞蹈教室?光靠影片自學卻總是沒有辦法? Swipe 是一款以手機為主的肢體學習App,可讓舞蹈教學影片,不只具有調整速度、前後視角、循環播放功能,更有能確認動作確實的疊影技術,近期則加入透過AI識別科技,提升學習成效追蹤。不只獲得GooglePlay 2021年最佳應用程式,更累積五萬下載...
藝文 · 生活
經營有意思的獨立書店,推廣有意義的居家護理,任療癒感如河漫延:無論如河書店
漫步淡水老街,懂門路的內行人,會從街邊飲料店旁拾級而上,彎進無論如河書店,翻翻書、喝咖啡,或找女工談人生、聊心靈,進修健康知識。 無論如河 是全台首間以護理為核心的獨立書店,也是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辦公室,兩年前更成立居家護理所,持續擴散護理專業的影響力。創辦人來自四位專業護理人員,意在打造一座療癒與藝術的基地...
藝文 · 生活
淡水 ,用河流照映台北的繁華
很少人知道,淡水真正的老街不在淡水老街,而是一牆之隔的重建街,那才是淡水商業活動的濫觴。時至今日,淡水河不再乘載臺北繁華,記憶似水年華,總淡忘巷弄之間。跟著島內散步,漫步一條沒有人潮的路,從福佑宮、清水巖、重建街、一路散步到淡水禮拜堂,聽故事,聊城事,最後在齊柏林空間的「映河」裡,從淡水河認識淡水,從河流認識台灣...
藝文 · 生活
在台北這座城市 看一片稻田無盡 : 洲美濕地
不用到台東,也能看到一片無盡稻田!在「 洲美濕地 」,有著台北最後的稻田,可以看見一片稻田依在山下。洲美濕地有著豐富的水文化,但近年因為生技園區的建設,土地被徵收後,開始填土墊高達 3 公尺,除了本來遍佈的埤塘已消失,也讓傳統生活在這的聚落、文化逐漸改變,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公寓國宅...。
藝文 · 生活
總編對談(上) : 創辦「 地方誌 」這條路 美麗卻辛苦!—《小村長》林峻丞 x 《今秋誌》張敬業 x 《貢丸湯》吳君薇
來自台灣各地的「 地方誌 」、獨立刊物樣貌五花八門,其中三峽的《甘樂誌》與新竹的《貢丸湯》可以說是極具代表性的存在,本期客座總編張敬業也創辦《今秋誌》訴說對鹿港地方經營的理想。在團隊於地方耕耘的脈絡上,透過三位創辦人的視角,期待深入了解各自對於「 地方編輯 」的經驗與心法。
藝文 · 生活
總編對談(下) : 創辦「 地方誌 」這條路 美麗卻辛苦!—《小村長》林峻丞 x 《今秋誌》張敬業 x 《貢丸湯》吳君薇
來自台灣各地的「 地方誌 」、獨立刊物樣貌五花八門,其中三峽的《甘樂誌》與新竹的《貢丸湯》可以說是極具代表性的存在,本期客座總編張敬業也創辦《今秋誌》訴說對鹿港地方經營的理想。在團隊於地方耕耘的脈絡上,透過三位創辦人的視角,期待深入了解各自對於「 地方編輯 」的經驗與心法。
藝文 · 生活
有故事的里山 有台北故事的屈尺
水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人類的生活、發展、居住和水有著絕對的密切關聯。新店溪往上游方向,可以來到屈尺,早期新店通往山上屈尺、龜山的道路即為「 屈尺古道 」,舊名屈尺道。新店一帶古道、步道很多,屈尺具備特別的地位跟角色,不僅記載了台北的開發歷史,也承接供應城市人們最重要的資源:水、電。
藝文 · 生活
用平易近人的文字與影像 開啟讀者對地方的好奇心: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下港女子」以真誠的文字與影像構築出一篇篇在地遊記,邀請大家透過不同的視野重新認識台灣這片土地。本次「 編輯地方 」系列專題,《樹冠生活》特地邀請「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創辦人楊甯凱與我們分享自媒體的創辦旅程,一窺新時代編輯地方的工作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