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可以是你我的日常 ——專訪彭總李董的永續生活

彭總李董這兩個年輕女生熱愛永續議題,不但工作內容與環境相關,下班和假日更將自己的寶貴時間投入鑽研氣候變遷、無塑、零廢棄。永續不只是她們的日常,更像體內的基因,無時不刻皆以永續思維思考、以永續概念做為選擇的依據,她們是Podcaster「彭總李董的永續生活」!

「李董」李翊僑與「彭總」彭千容
「李董」李翊僑(左)與「彭總」彭千容(右)(圖 / 彭總李董的永續生活提供)

兩個女生取名彭總、李董,雖是學生時代因講話較霸氣而被同學開玩笑取的稱號,後來持續沿用至 Podcast 節目名稱其實別有深意。「我們希望大家不要覺得實踐永續是一件很難、很麻煩的事情,做環保也可以過得像總經理、董事長一樣好、很舒適,無須犧牲生活品質。」

彭總李董最初從拿到學校發的環保餐具開始環保行動,也由於念公共行政系,常常關注各種社會議題。偶然知道國外有個女生將一年產生的垃圾量放在罐子裡,覺得這麼少的垃圾量很神奇,兩人於是建立粉專來挑戰自己,紀錄減少垃圾量的歷程,想知道做哪些事可以減少對環境的傷害,也想看看這些事會麻煩自己到什麼程度。功課越做越多,意識到每個環境議題中細膩的環環相扣,守護地球環境不只減少垃圾這麼單純,也發現國外有許多理論和議題是國內少見的,於是自製懶人包討論各種環境主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 SDGs ),就是他們認為人人可實踐的重要議題。

永續是大家一起好

你想像的永續行動是什麼呢?一般談論此議題時,僅會想到環境生態,彭總李董說,2015 年聯合國公布的永續發展目標其實還涵蓋「經濟成長」、「社會進步」,總共三大面向,幾乎囊括了這個地球上生存的所有議題。

這三個面向總共有 17 項目標和 169 項細項目標,乍看繁多高遠,設定在 2030 年達標。真的有可能嗎?彭總李董認為,我們同住一個星球,共用一個環境,「要達到這些目標,政府、企業、公民同等重要,而且要同時做一定程度的努力才有可能。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是實踐永續發展的關鍵。」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的設計就是以世界各國通用的目標為出發點,希望讓每個國家(無論已開發或開發中)、每個組織(無論規模大小)、每個人(無論種族、性別、身份、年齡)都有能力做到,而且希望不遺漏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其中每個目標都彼此相連且密不可分。要達到如此整體性的目標,必須建立多方夥伴關係,分享各種資源才能有效支持每個個體運行。這 17 個目標是:

sdgs 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資料參考:https://sdgs.un.org/goals / 翻譯:樹冠生活)
欲進一步了解SDGs,請參考彭總李董的永續生活 【與SDGs系列】Ep.0:
人人都在談的世界潮流—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17 個目標可以「社會、經濟、環境」分為三大類,但每一個目標其實也內含了這三個類別的發展。

舉例來說,「 SDG 5 」性別平權和其他目標、和環境本身有什麼關聯性?這個目標的宗旨是「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乍看之下可能只和「 SDG 4 」優質教育保障婦女受教權、「 SDG 8 」合適工作及經濟成長,以保障婦女就業、同工同酬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有關。

資料來源:Impact Hub Taipei

爆炸性的人口成長一直以來是生態議題裡難以討論的面向,因為關乎到人道和公平性。按照過往觀察,教育水平越高的區域,生育率也較低。這可能受到女性的自主意識、社會尊重女性意願所影響。當女性有更多的自主能力、更全面健全的知識,社會不一定需要鼓吹節育政策,也能降低人口成長率,進而達到環境保護目標。

SDGs 是一個宏觀又深遠的計畫,為了永續,改變勢在必行,但轉變期可能將造成許多不便,讓大眾卻步。彭總李董說:「我們願意為了Covid-19 瞬間改變生活方式,為什麼不能為了地球轉換行為模式?而且這些真的是只要有心,稍微多思考一下,在生活中不用太多力氣就可以做到的。」

借鏡外國經驗,永續已是荷蘭與德國的日常!

兩個女生曾在荷蘭與德國生活過,觀察到永續是每天都會談論的話題,朋友、甚至路人隨口都會聊上幾句。

彭總在德國交換學生時,和朋友聊天內容一定會多少沾到永續和環保的邊,而且這些朋友不一定是念環保相關科系。彭總回憶說:「室友會說,我現在旅行都坐火車不坐飛機,因為氣候變遷不想坐飛機。他們居然這麼順口地帶出氣候變遷!」不坐飛機的思考和決定,就和「 SDG 13 」氣候行動有關。當地學校會舉辦許多活動,那些名目與環保無關,但無論經濟、科技等各式各樣的活動,流程上都會有一點點永續、綠色議題的影子。永續的資訊交流、建立連結,這是「 SDG17 」夥伴關係的實踐。

當然也有有趣好玩的方式!李董還記得一到荷蘭留學,與當地網友面交二手腳踏車,隨口聊到即將在當地進修永續發展,網友熱情邀請她參加每週聚會 “Foodbank”。 Food 是食物,bank 是荷蘭文 “rustbank” 沙發的意思,這是一場透過食物與朋友交流的輕鬆聚會,由於關心動物議題,餐點也以全蔬食為主。不過這裡的食物不是叫外賣、外送,而是解決剩食的創意餐點。

荷蘭 foodbank
Foodbank 是荷蘭當地一個收購剩食的創意聚會。(圖 / 彭總李董的永續生活提供)

當地市場通常週五收攤時會丟掉一些食物,Foodbank 剛開始用一歐元收購,多年下來也和攤商保持了良好默契,有些攤商甚至免費提供食物。聚會完畢,現場還有非一次性的餐盒讓人打包吃不完的食物。活動開始到結束,一路都在為環境和資源設想。

這個聚會已持續七年,規模越來越大。李董分享:「發起人會在現場強調這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社群,每一個參加者也同時是志願來的人,沒有人該為誰服務。這裡的自在,會讓你忘記族群、身份,自然開始交流、共享,這種蓬勃的內在能量是成功之處!」這樣一個賓主盡歡的活動至少就簡單實踐了「 SDG 14 」海洋生物、「 SDG 15 」陸域生物、「 SDG 10 」 減少不平等等目標。

荷蘭 foodbank
Foodbank 每一個參加者也同時是志願來的人,在此自在交流!(圖 / 彭總李董的永續生活提供)

在玩樂中學習和實踐——荷蘭海牙永續展覽 “One Planet”

荷蘭海牙 Museon 博物館在聯合國公布永續發展目標後,便籌備大型常設展覽 One Planet,用以導覽 17 個發展目標。

「One Planet 讓觀展者反思現有處境,並為尋求的解決方案提供靈感。One Planet 帶你發現世界,思考解方,並在你的星球上成為英雄。」——One Planet

官網將展覽宗旨和目標寫得正經,「不過不管你對這個展有沒有興趣,都可以玩得很開心!」李董分享道:「整個展館按照 17 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規劃,繞一圈就可以從「 SDG 1 」走到「 SDG 17 」。入口會先拿到一張票卡,每個展區都有一個問答區,做答完還會幫你總結對於永續議題的態度。這些問題會讓你思考個人價值觀,以及平常如何選擇。像是,你在與你不同的人旁邊自在嗎?你吃稀有的魚嗎?」透過這樣的互動方式,One Planet 讓觀展者開始思考了!

在內容規劃上,One Planet 有層次的呈現每個目標意義、實際的國際情況以及荷蘭現況來對照。不過呈現方式很特別,李董說:「『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有一個充電平台讓人去比賽,瘋狂跳跳跳看誰先把電充滿。」「 SDG 10 」減少不平等的展區,展出巴西攝影師 Angélica Dass 的人像作品引領省思人類差異及歧視議題。每一幅人像膚色都有一個相對應的 Pantone 色票,藉以展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色彩,反思用顏色劃分界線、成為標籤有其必要嗎?

one planet exibition
One Planet 人像 Pantone 色票展,其中一格鏡子也讓你看看自己的膚色!(圖 / 彭總李董的永續生活提供)

永續是找到一個平衡點,而非限制

兩人分享德國荷蘭的所見所聞,實踐永續一點都不難,而且可以很生活、很有趣,日子久了就像植入基因裡一樣自然。彭總說:「對於永續,不一定要成為專家或專門唸這個科系才有辦法實踐或才有資格談論,這個概念在各行各業、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去做,只是形式要如何,就要靠創意發想。」

彭總李董的 Podcast 節目中有許多不同單元,其中「百工百業聊永續」就是從這個概念出發,貼近生活,邀請不同行業來賓聊聊自己的產業和永續的關係。其中一集討論日常所用的家具,可以從「更耐用」的出發點設計,並且盡可能以自然素材、維持永續林業的方式創造產品。還有三集的 ESG,邀請金融界前輩談談投資、金融、企業與永續的多方面連結。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想不出自身產業和永續的關聯,那從個人自備環保杯、環保筷、購物袋就是很好的開始了。彭總李董也是邊嘗試邊前進,找到自己的方式和步調,慢慢就有影響力。記得剛看完李奧納多監製的紀錄片《畜牧業的陰謀》提及吃肉需付出多少地球資源成本後,因為自知尚無法抗拒所有肉食的誘惑,決定以拒絕牛肉作為第一步。後來李董到了荷蘭留學,受當地同學影響嘗試純素食,耳濡目染之際也影響了彭總吃素,才慢慢開始在部落格上分享純素飲食方式。

兩個年輕女生找資料的方式也很不一樣,起初玩 Instagram 時也在追蹤永續內容,時間久了也想和外國人交流、串連環保行動,因此開啟了 IG 分享之路。李董說:「IG 上的 Hashtag 很好用,點進『#ECO』、『#永續』的標籤,會發現世界上有很多人討論相關主題。」觀察多了就會了解該議題的深度和廣度,建立起自己的思考,隨時調整想法和行動。

彭總李董做了這麼多環境資訊的整理和實踐,並不是想告訴大家這不可以、那不可以,處處限制行為,因為這不是永續發展。兩人認為:「永續發展是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可以持續做、持續生活,而世界上跟我們互動的一切也都持續存在!」

info
彭總李董的永續生活官網
彭總李董的永續粉絲專頁

文 / 金得心

延伸閱讀:

這樣買東西更友善環境 三個翻轉包裝的 永續設計

這樣買東西更友善環境 三個翻轉包裝的 永續設計

不再「喝完就丟」,即使忘記自備外帶容器,也可以很環保:
好盒器容器循環平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