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做,就無可挽回了!」面對自然資源的不可再生,兩年前《樹冠生活》拜訪 配客嘉 時,創辦人葉德偉笑笑說這是一趟贖罪之旅,為過往的不經意深刻反省。兩年後,配客嘉不只團隊多了幾位夥伴,全台灣參與循環物流體系的成員,從電商、實體通路,到消費者都有顯著提升,目標為網購業減少80%碳排放,讓台灣成為世界第一的網購零浪費國度。
近年,ESG (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作為企業永續指標,是一套引導企業走向永續經營的整體評估系統。配客嘉從物流系統著手的永續提案,不只具有可量化的數據統計,物流更幾乎是每間企業的剛需,便持續透過ESG的合作項目,讓永續的影響力深入社會各處。

這兩年發生的事…不只擴大影響力,還兼賣衛生紙
尋求永續共好,配客嘉自2019年成立,便透過回收寶特瓶加工製成、且可重複使用的循環包裝,整合電商、實體通路、消費者,讓物流體系間的紙箱與一次性塑膠袋慢慢被取代,建立物流系統間的永續可能。
然而,電商願意用循環袋?消費者願意歸還?實體通路願意放歸還箱?「這是一個相互等待的過程,只有取得當中有機會成功的數據,才會有人相信。」因而,配客嘉透過群眾募資的成果,來翻轉無人問津的局面,一步步從只有獨立店家支持,到目前與12間連鎖企業合作,歸還點超過500處。

不只兩大超商龍頭加入歸還點,民眾歸還時更可免費獲得一杯美式咖啡。而大型電商如台塑購物網、PcHome等紛紛投入,出貨時能夠體驗循環包裝。外送服務上,家樂福也指定使用配客嘉的循環箱。可以說,這是一場全通路的減塑計畫,從網購、外送,到門市購物袋,重複使用的永續革命正在發生,且不只限於桃園以北,六都目前也有像里仁這樣的連鎖企業採用,目前整體歸還率更超過80%。
然而去年五月起的嚴峻疫情,儘管宅經濟興起,循環包裝卻在疫情傳染途徑的疑慮下,不只沒大鳴大放,還經營困難,當各公司紛紛縮減經費之時,不只社會企業,更多公益單位也遇見營運困難。於是,在乎衛生紙誕世了。

訴求「在乎」,根據造紙工業同業公會統計,全台每人每年平均使用65包衛生紙,相當於每年需砍伐460萬顆樹木,因而再生紙漿成為在乎的堅持。更與七間不同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如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Trees For The Future、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合作,當購買不同封面,也就以一箱一百元的標準捐款給不同團隊。光是去年,就賣了高過14000箱,讓在乎的力量,持續擴散。
不只網購與外送,只要有包裝,就有配客嘉:ESG減碳新方案
包裝無處不在,除了常見的外送袋、網購袋、門市購物袋,配客嘉更關注到每間企業都有包裝配送的需求,因而設想當企業訂貨與出貨時採用循環包裝,就能更全面地達到減塑與循環的可能。「面對不同廠商,我們會根據企業的需求,設計最符合的循環包裝模式,看進行企業內的內部循環或是跨企業的外部循環。」
像半導體產業長年以來,就有大量進出貨的外包裝需求,考量環境成本與國際間ESG的倡議,今年二月,便開始小規模測試採用循環包裝的可能性,並進行相關碳排檢測,而平均每個月二至三批的退休循環袋,就會轉投入一般網購、外送用途,達到跨產業間的循環共享,或許哪天拿到護國神山的循環袋,企業的友善將廣為人知。

類似的案例,遊戲橘子與眾多公司一樣,有大量的公關品與三節禮品包裝需求,就與配客嘉合作,訂製一批專屬循環包裝袋,當送禮用途功成身退,同樣也紛紛投入既有循環系統。目前約有七十間大小企業與配客嘉合作,對永續而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往往改變整體結構的就是這些過往人們不在意的小地方。
懂得用數字說話,一個循環袋就可重複使用50次以上,平均使用一次就可以減少約1.2公斤的碳排放,以及原先使用的300克一次性包裝材。因此,對於企業來說,包裝上的小小變革,其實也就呼應著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責任消費及生產: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的指標原則,配客嘉也會為企業製作減碳報告書,讓成果看得見,效益能被計算,永續生活的倡議就不只是口號,而是可以被檢視的具體實踐,深受實事求是的消費者與企業所青睞。

從共享經濟出發,當物件能夠物盡其用、發揮最大價值,最後又可回收再製。不只能共同分攤成本,更能創造整體最大利益,達到1+1大於2的效果。當中,配客嘉也與金控企業正在討論,是否企業全面採購在乎衛生紙,讓日常必需品同樣成為支持價值的媒介,將一部分所得用於支持循環包裝或扶持弱勢群體,達到全贏的可能。
揪團打怪,組織循環聯盟
「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很遠。」葉德偉跳脫市場競爭思維,相信整合價值相近的團隊,以合作互惠取代競爭,就能創造永續共好的可能,這是來自創業三次,卻還不到三十歲的創業理念。因此「我們希望扮演的是系統方,把循環經濟中最困難的循環體系建置完成,當模式先做出來,不同的循環用具就可以在當中快速流通。」
或許聽來有些抽象,但可以試想,目前配客嘉已經將包裝歸還、物流回收、商品出貨的循環體系建置完成。這時,當從一個循環袋的旅行,轉變成循環杯?循環餐具?循環書?任何可以共享的物件,都能透過配客嘉的平台系統進行串聯與流通,讓目前基礎建設的歸還點與物流系統,成為其他永續團隊的發展基礎,共享的精神就能真正被實踐。
「單打獨鬥真的很難」,葉德偉也與好盒器合作循環包裝;與玩艸植造一起推獨立店家;與奉茶行動合作集點送衛生紙,跟著同樣訴求永續的團隊一起密切合作,就像組織循環者聯盟。或許我們已經可以想像與確認,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正在醞釀,那是一個訴求共享、追求永續的時代,慢慢從線性經濟下的資本主義廢墟中,長出一個不獨善其身的未來,一起用行動支持不一樣的世界樣貌。「未來希望將配客嘉的模式擴展到全世界。」這是葉德偉的長遠目標。

Info
PackAge+ 配客嘉官網
PackAge+ 配客嘉粉絲頁
文 / 黃筑瑜
圖 / 黃筑瑜、白騏瑋
延伸閱讀:

3C 電商的贖罪旅程,為 8,000 萬個網購垃圾找解方:配客嘉 PackAge+ 網購循環包裝
